强迫让座是啥德行
日前,宁波一辆公交车上发生了这一幕:一位中学生因身体不适而没有让座,结果被老人痛骂十几分钟。老人还抢去她的校牌,扬言要找她所在学校的领导。
尊敬老人是传统美德,让座就是美德的具体表现。然而道德不能依靠强制。人们实践道德,是源于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。若说道德具有重量,这种重量也是外在的社会舆论,以及内心的崇德向善,而不是暴力。对于不让座的学生来说,一边是身体的不适,一边是乘客的目光和内心的拷问,这就是她所要承受的道德重量。但她有选择的权利。老人可以在心里感到失望,但绝不能破口大骂。因为强制的道德不是美德,被迫行善也并非真善。
再者,道德不是单向的义务,而应当以对等的相互扶助为前提。年轻人要尊老,老年人也要爱幼。年轻人应该给老人让座,老人也要体谅年轻人的难处。碰到让座者固然要心怀感激,碰到不让座者也应该心怀宽容。他们也许身体不适,坐着都难受;也许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未眠,在车上打完盹又要开始一天紧张的工作;也许单位离得远,让座就意味着自己要站上个把小时。各人都有各人的难处,谁都不应该强人所难。信任理解、体谅宽容,这不正是道德的基本要求吗?
去年,河南郑州曾经有老人发出“给年轻人让座”的倡议。倡议者表示,现在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巨大,每天早出晚归,非常劳累。这种倡议可能有点过头,但这种换位思考的精神,确实是培育美德的重要基础。与这些暖心的老人相比,对不让座者动辄打骂的老人,非但谈不上道德,简直就是一种恶。道德如果可以工具化,可以拿来威逼、裹挟、强迫他人就范,甚至可以对不就范者施以暴力惩罚,那就是假道德之名,行罪恶之实。鲁迅先生从满纸“仁义道德”里,只读出“吃人”两字,说的就是这种东西。遗憾的是,在将近百年之后,这种“道德”仍然死而不僵、余毒不绝,这比起“不让座”来,更值得引起警惕呢!